“金平果”独家发布2019年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
——清华大学本科教育15年来首次超过北大排名第一,北大、浙大、上海交大、武大仍居前五位
发布人:吴孟  发布时间:2019-01-18   浏览次数:4270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科教评价研究院和浙江高等教育研究院、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联合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隆重推出《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2019-2020)》,这是在“金平果”独家连续十五年发布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结果的基础上又及时推出的“四大评价报告”之一。

  本次评价以教育部网站最新公布的《全国高等学校名单》为依据,结合学校的实际招生情况,最终确定本次大学评价的对象为2613所高校,其中普通本科院校973所,独立学院261所,高职高专1379所(上海纽约大学、昆山杜克大学、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等因招生等各种特殊情况,未纳入本次评价)。纳入普通本科院校学科专业评价的对象为12个学科门类、92个专业类、590多个专业。

  从顶尖高校排名情况来看,理工类的清华大学在连续15年的本科教育排名第二,今年首次超越北京大学成为第一。经分析,在办学能力、质量与水平、学校影响力指标得分稳定的情况下,清华大学的科教产出指标得分优势明显,特别是文科发展很快;而北京大学和浙江大学在15年的排名结果中也不曾跌落前三,顶尖大学的领跑优势仍然强劲。

  从近五年的评价结果来看,建校历史相对较为悠久的大学,整体排名较为稳定,变化不大。而部分地方院校,虽然最开始实力一般,但上升势头迅猛,尤其是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比如近几年表现亮眼的江苏大学、扬州大学、深圳大学和温州医科大学等。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推进,多元化办学理念的深入人心,如何在保存原有办学实力的基础上,寻求新的特色学科增长点是各类大学亟需面对和要解决的问题。

  从地区发展情况来看,北京、江苏、湖北、上海、广东仍居前五位,河北省进步较快。前300强院校中,北京市有40所上榜,江苏省有27所进入,其次是上海市、山东省和辽宁省,各有17所。北京市、江苏省依然是我国高等教育实力最强的重点地区。我国大部分的高校及教育资源都集中于中东部地区,这些高校成为支撑本地高等教育竞争力的主力。下表是2019年中国本科院校总排行榜前30强。


表1  2019中国本科院校竞争力总排行榜(30

排名

院校名称

总分

地区内序

类型序

排名

院校名称

总分

地区内序

类型序

1

清华大学

100.00

北京

1

理工

1

16

哈尔滨工业大学

77.49

黑龙江

1

理工

6

2

北京大学

99.42

北京

2

综合

1

17

北京师范大学

76.82

北京

4

师范

1

3

浙江大学

97.59

浙江

1

综合

2

18

东南大学

76.47

江苏

2

理工

7

4

上海交通大学

90.82

上海

1

理工

2

19

中南大学

75.37

湖南

1

理工

8

5

武汉大学

88.33

湖北

1

综合

3

20

同济大学

74.78

上海

3

理工

9

6

复旦大学

86.48

上海

2

综合

4

21

厦门大学

73.67

福建

1

综合

10

7

南京大学

85.25

江苏

1

综合

5

22

南开大学

71.99

天津

1

综合

11

8

中山大学

85.11

广东

1

综合

6

23

华南理工大学

71.23

广东

2

理工

10

9

四川大学

83.55

四川

1

综合

7

24

天津大学

71.09

天津

2

理工

11

10

华中科技大学

82.93

湖北

2

理工

3

25

华东师范大学

71.07

上海

4

师范

2

11

吉林大学

81.25

吉林

1

综合

8

26

大连理工大学

70.82

辽宁

1

理工

12

12

中国人民大学

81.17

北京

3

文法

1

27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70.1

北京

5

理工

13

13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80.33

安徽

1

理工

4

28

中国科学院大学

69.84

北京

6

综合

12

14

山东大学

79.02

山东

1

综合

9

29

重庆大学

69.09

重庆

1

理工

14

15

西安交通大学

78.52

陕西

1

理工

5

30

北京理工大学

67.31

北京

7

理工

15

 

 

 (中国科教评价研究院刘宁报道)


       各排行榜的具体情况及更多详细信息请登录“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询。


附:从2006年开始的《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评价研究报告》专题报道和最新排名将陆续发布

关注《中国科教评价网》及微信公众号请扫描以下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