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视角 | 汤建民等在《中国社会科学报》发表文章《回眸一带一路进程 绘制理论探索图卷》
发布人:吴孟  发布时间:2018-11-21   浏览次数:975



      研究主题丰富

  正吸引越来越多学科领域关注

  “一带一路”倡议自提出以来,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即刻吸引了各学科领域学者们的关注。其涉及学科之多、研究主题之丰富,都明显超过了其他一般性学术领域,以至有些学者已经在倡议建立“一带一路”学。

  通过对20611篇期刊论文关键词的统计,我们发现论文关键词的种类非常庞大,共有23776个,我们绘出了频次在25次及以上的一部分关键词,主要有:产能合作、经济、投资、财政、金融、互联互通、跨境电商、对外投资、人类命运共同体、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经贸合作、基础设施建设、对外贸易、国际贸易、经济发展、对外传播、产业、港口、人文交流、自贸区、国际合作、美元、出口、风险、命运共同体、对外开放、金融机构、高等教育、海外投资、经济合作、能源合作、银行、全球治理、基础设施投资、农产品等。由此可见,目前“一带一路”理论研究的主题主要呈现出两方面特征,一是在整体上呈现“广”“散”特征,即内容涉及非常丰富,但内部主题结构尚未稳定;二是目前在论文数量上占主要地位的是经济学、管理学、政治学等学科领域的研究主题,同时正在吸引教育学、民族学、语言学、文化学、艺术学、新闻学与传播学、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社会学、法学、地理学、宗教学等各学科领域相关学者的关注。从具体领域看,目前研究比较多的是外交、经济和工程等领域,同时教育、科技、文化、体育、旅游、卫生、考古等领域的研究正在迅速增加。

  深入推进理论研究

  迈向高质量系统化前瞻性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过夯基垒台、立柱架梁的五年,我们已经完成了共建“一带一路”的总体布局,绘就了一幅“大写意”,今后要聚焦重点、精雕细琢,共同绘制好精谨细腻的“工笔画”。回眸5年来的理论研究进展,我们欣喜地看到了已经取得的成绩,但在同时,我们又更加感觉到了进一步推进理论研究的紧迫性,因为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将会有更多的理论研究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如果说,前一阶段理论研究者的贡献更多地体现在“强调意义”并“积极倡导”方面,那么后一阶段理论研究者的贡献就要更多地体现在“建设和发展研究”等方面;如果说,前一阶段理论研究者的贡献更多地体现在“成果数量的增速”方面,那么后一阶段理论研究者的贡献就要更多地体现在“高质量、系统化、更富前瞻性的研究”方面;如果说,前一阶段理论研究者的关注点更多地放在那些最重要的国家、地区和城市上,那么后一阶段理论研究者的关注点还将扩展到全球范围内更多的国家、地区、城市上;如果说,前一阶段理论研究者更多是来自于“经济学、管理学、政治学”等学科和领域,那么后一阶段理论研究者的来源就将继续扩展到更多的学科和领域,从而以“众人拾柴火焰高”“万众一心齐用力”的豪情去创造更辉煌的未来。




关注“杭电评价科学研究院”微信公众号(casee2017),获取更多精彩信息。